top of page

集中識字(字本位) vs. 隨文識字(詞本位) 哪個方式好?

「漢字」是不少華語學習者的罩門,而且不論是母語者、近母語者或非母語者,只要想把華語學好,就無法跳過「漢字」讀寫/打這件事。



「漢字」表意為主、表音為輔的文字,所以它的難點不外乎就是如何把「形、音、義」正確連結因此,如果以學習「漢字」本身來說,集中識字的「字本位」教學應該是比較理想的方法,然而,我們都清楚並不是每一個「漢字」都是「詞」,像是「了」字就無法單獨存在,又或者是「漢字」跟「漢字」結合後,所產出的「詞義」已經脫離了原始字義,像「對」+「不」+「起」跟「對不起」就是很典型的例子,因此隨文識字的「詞本位」還是教學主流不論是母語教材或二語教材也多以此概念進行編寫。


然而,畢竟沒有教材和教學方式是完美的,所以「字本位」教材還是有其存在的必要性。以我自己的教學經驗而言,因為單次教的「漢字」量少,學生學習壓力小了,自然比較願意嘗試,另外,會放在一起教的「漢字」,通常關聯性也強,相對容易記憶。


註:雖然沒人規定零起點學習者不可以採用「字本位」教材,但我還是建議學生要有一定的口語程度,畢竟想了解「漢字」後面故事的話,至少得有能力「聽懂」故事啊~


--- END ---


後記如果是老朋友應該知道我的教學對象多為零起點學習者,而且聽說需求普遍高於讀寫,也因為這樣,我長期使用的教材都是「詞本位」的,但我開始接教學案子後,學生背影和需求比較多元,所以就有機會使用到「字本位」教材啦~我目前用得最習慣的便是僑委會出的「字的故事」,這套書一共有四冊,每冊12課,如果學生能把所有的指標漢字都「真正」學會的話,大概就能讀寫/打200個漢字了,再加上課本還有補充詞彙及其例句,這對本來大字不識幾個的學習者來說,其實是很大的進步呢!除此之外,當學生有了自信,當然就容易形成正向的循環,越來越進步!


註1:如果對「字的故事」有興趣,可以參考下方網頁。


註2:「字的故事」裡有一些字源的說明,我個人覺得不是很到位,所以建議老師們教學前都可以再確認一下



延伸閱讀:






246 views
bottom of page